【县域创新】 以国家创新型县建设为统揽,聚焦“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智能蚕桑全球领先品牌、中国豆腐柴领导者品牌、全国油橄榄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智慧型生态文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峡库区生态示范工业园区等行业标杆。梳理41项部门重点工作,实施科技支撑项目20个、总投资41.7亿元。全县生态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71.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3天,森林覆盖率达到62.29%,长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
【协同创新】 成功加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奉节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重庆荣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协会等10家单位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创新资源引领集聚、开放协同的新模式,深化重庆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辐射带动西南地区乡村振兴。
【创新政策】 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出台《奉节县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奉节县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计分标准(试行)》,通过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行为分类赋分、量化评价的方式生成企业科技创新积分,作为企业享受资金扶持、信贷融资、项目立项等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1000元/分的标准申请创新资助。落实《奉节县科技创新激励扶持办法(试行)》,兑现激励扶持资金1079.38万元。
【创新主体】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优化创新生态等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新增科技型企业66家,总数达399家(在渝东北、渝东南居第二),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数达17家。
【创新平台】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奉节县电子商务孵化园),新增市级技术研发中心12个,全县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平台总数达53个。
【创新人才】 强化科技人才引育。从市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30名、“三区”科技人才19名入企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从山东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选派科技专家3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创新。从县内选派10名优秀人才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开展科技创新服务。
【科技金融】 持续深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全年为90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共计1.51亿元,引导发放商业贷款6880万元。累计为162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共计2.55亿元,引导发放商业贷款1.31亿元。创业种子投资基金支持10家企业共计400万元。
【技术交易】 设立全市首个县级技术合同登记站,强化对技术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有序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和备案登记等工作,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达到1182.88万元。
【科学普及】 推动科普能力建设,新增市级科普基地1个,全县市级科普基地总数3个,县级科普基地发展到26个。搭建科普服务平台,建设科普服务中心,成立“夔州科普”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科普活动,全年累计开展科普活动30余次。
【科技扶贫】 选派141名县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全县135个贫困村、平安乡6个非贫困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4万余人次。积极开展鲁渝科技扶贫协作,引进食用菌种植项目,在龙桥乡阳坝村建成食用菌大棚10个,投产10个,年产值160万元,受益贫困户105户。
【疫情防控】 开展疫情防控科普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组建专班,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广“渝康码”,发码量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名列全市前五。推广“不见面”办公,梳理37个网上办公软件供各单位免费使用。实施“科技抗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城’”行动,推动疫情防控智能化。
(县科技局)
“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合作备忘录签约 (县科技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