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2.1万人医保参保率达100%。贯彻执行资助参保政策,分类细化资助标准,落实参保资助12.14万人,资助资金1391.95万元。加大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力度,确保贫困户医疗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全年医疗救助10.15万人次,救助资金4616.02万元。针对慢病卡办理问题,创新工作思路,联合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单位组成多支专家队伍深入31个乡镇现场诊断办卡4次,办理慢病卡8420张,其中贫困户4294人。执行“两提两降一取消”医保报销倾斜政策,提高贫困户就医报销待遇。2020年,贫困人员累计住院4.37万人次,医保报销1.23亿元,大病报销992.22万元,特慢病门诊就医2.99万人次,医保报销1537.59万元。在编职工全部纳入帮扶责任人行列,贯彻“四个不摘”,执行县上“八到户八到人”工作要求开展结对帮扶,高质量完成帮扶任务,取得了2020年奉节县第二次结对帮扶单位综合考核第三名(共162个结对帮扶单位)的成绩。
【疫情防控】 将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全部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了参保人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1月27日,紧急向县人民医院预拨居民医保基金500万元,职工医保基金385万元,确保了收治医院不因资金垫付压力影响救治。全面发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多渠道筹措防控物资,确保全县防疫物资采购保障工作不脱节。开辟新冠肺炎患者即时结算绿色通道,确保经办服务工作顺畅快捷。
【参保筹资】2020年,全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79.38万人,征收基金2.25亿元,完成了市上下达的2.21亿元征收任务数。及时提请县政府召开2021年居民医保参保筹资工作会,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利用县内多家主流媒体,通过电视滚动字幕、广播村村响、手机短信、宣传海报等方式,多渠道全覆盖宣传、解读居民医保政策,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保的良好氛围。加强与税务、卫健、扶贫、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定期交换、比对、核实数据并及时反馈到乡镇(街道),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联动机制。集中参保期,每天对各乡镇(街道)参保筹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排名,县政府办公室每周对相关情况发出督查通报,督促任务落实。设立参保筹资专项工作经费。出台《考核办法》,在各乡镇(街道)完成基础参保缴费率后,根据参保人数和参保缴费比例等次拨付0.8元/人至1.8元/人的专项工作经费。
【政务环境】 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在医保政务服务上落实县上减项目、减材料、减程序、减时间“四减”工作要求,对全县37个医保公共服务事项全面梳理,优化经办流程,完善服务清单,编制出台《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事项服务指南》。超额完成“4+7”国家首次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实现首次药品采购金额负增长,群众得实惠达到1334.8万元。10月,全县63家具有住院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平台接入,全面开通了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强化医药货款回收,出台《进一步明确奉节县药品集中采购货款结算流程的通知》《奉节县药品集中采购货款结算(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实现到期货款支付率达90%以上。深入开展民营企业“百日大走访”活动,为民营医药企业纾困解难,及时办结重点交办问题3件。
【医保基金】 在基金分配过程中,严格总额预算管理,采取“两上两下”制度。按县级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三个层次分三期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并邀请县纪委监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确保了分配方案科学合理,编制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基金使用高效。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医疗保障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等行动,始终保持基金监管高压态势。2020年,稽核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累计16.2万人次,稽核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累计1785人次,网络审核扣款564.79万元。全县718家定点医药机构检查覆盖率达100%,追回违规违约基金504.52万元,处理罚款和违约金共计729.94万元,解除协议机构48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5件,举报奖励人员16人,举报奖励金额1.1万元。
【推广电子凭证】 召开全县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工作会,对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使用等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与县融媒体中心、奉节生活网等媒体开展宣传合作,利用电视、广播、网站、手机短信等宣传媒介,广范围开展医保电子凭证宣传。加大与县教委联系,联合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医保电子凭证注册活动。招募城区定点医疗机构志愿者组成工作专班。在城区开展电子医保凭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楼栋“五进”活动,现场指导参保人员医保电子凭证如何注册、如何激活、如何使用,受到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好评。县医保电子凭证定点医药机构扫描支付使用率94.42%,居全市排名第二名,居民激活率25.25%,位于全市排名第十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