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云雾土家族乡位于奉节县西南角。距离奉节县城120千米,辖1个社区,2个行政村,20个社,1134户4563人,其中土家族3180人,占总人口的70%。面积80.99平方千米,最低海拔920米,最高海拔2123米,故有奉节屋脊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奉节县土家文化传承发扬最好的一个乡,拥有“三石两峰两峡谷”,有妙趣横生的屏峰石林、天然湿地红椿坝、巴人遗址兴隆洞、奉节屋脊猫儿梁、争奇竞秀的群乳峰,荡气回肠的刘家河峡谷和三岔溪峡谷。2020年,全乡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群众收入大幅增长,本地农商行存款8300万元,新增2200万。
【脱贫攻坚】 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明确2名班子成员包1个村,每村选派2名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成立村脱贫攻坚指挥所。建立“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工作一周一次调度、一月一次专题会、两月一次推进会、一季一次总结会。坚持行业扶贫分管领导负责,各村扶贫工作由驻村工作队长、支书、主任负责,59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198户贫困户,28名网格责任人联系全乡1134户群众,压实工作责任。精准落实十大脱贫政策,98户小额贷款,无一户逾期还款,新增11户小额贷款。针对脱贫的6户,落实产业到户资金1.8万元。落实教育资助36.31万元。低保兜底168人,特困供养2人,全面实行医疗一站式结算和住院费用监测。
【产业发展】 围绕“4+3+x”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打造“三园两带一产品”,种植中药材30余种8000多亩、烟叶2000亩、蔬菜2000亩,生猪、山羊等禽畜养殖业蓬勃发展。培育限上个体户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9家、农业企业7家、家庭农场10个、产业大户68户。打造开口松子、药蜂蜜、葛根粉等“三峡之巅·奉节好礼·云雾特产”养生旅游产品,农业产业链基本形成。按照“云龙长兴”康养城的定位,围绕药旅、文旅、农旅融合,做好屏峰石林、猫儿梁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药材观光园,培育农家乐18家,星级农家乐2家,是重庆100个清凉乡镇之一。全力做好风力发电项目相关工作,一期6万千瓦风力发电,开工建设。二期10万千瓦风力发电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预计总投资14亿元,将为云雾乡发展持续提供动力。
【民生实事】 硬化农村公路9.8千米,配合做好云雾至太和通乡公路建设。完成集镇供水标准化改造工程。建成通信基站2座,实施中药材等产业项目5个,建成中药材加工厂2个。建成生猪养殖粪污处理项目2个,启动养老服务中心建设。11个扶贫项目全面完工,切实加强道路饮水设施管护,充分发挥项目效益。精准兑付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地力补贴等普惠性惠民政策。关注特殊群体,严格落实政策,切实做好社保、民政五保、计生奖扶、退役军人、残疾人补贴、临时救助工作。通过本地项目投资,企业发展,外出就业岗位信息推荐,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就业,输出劳动力928余人,本地就业280余人。按照“摊齐门、车归位、街整治、人守规”的要求,强化门前三包,购买煤灰桶2500个,划定停车位620个。坚决垃圾分类处理,实行“户集、村收、乡转运”,落实公路沿线、田园环境责任,坚持农药化肥减量,回收农膜15吨。
【经济发展】 在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理的同时,利用集体资金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建设中药材苗圃园1个,中药材加工厂2个,种植中药材2600亩,实现集体资金不低于10%的收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全覆盖。积极探索三变改革,激活生产要素,全面完成承包土地确权颁证,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土地流转8700多亩,人员集中居住率超过70%,初步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坚持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公平,严守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坚持一户一宅,规范建设秩序,严控违法建设。在全县率先开展国家战略储备林收储,完成林地收储4.5万亩,农户年增收180万元,为增加本地务工收入,发展林下产业,森林康养打下坚实基础,加快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进程。
【安全稳定】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按照分管工作“属事”,村(社区)“属地”原则,履行安全信访稳定责任;与相关责任人签订《安全稳定责任书》。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意识不断增强。定期开展安全信访稳定研判,及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关闭煤矿不启封不进人,排查整改隐患35处。加强安全检查执法,开展“三无”车辆整治,收缴过期食品5千克,开出罚单4张金额800元。严格执行轮流接访、干部走访,建立20个网格,对信访、安全、邪教、民间借贷等社会风险进行宣讲防控,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将信访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完善防疫防灾应急处理机制,组建30人的民兵应急队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成立3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和12个排查网格,组建3支党员巡逻队,出动宣传车4辆,守住8个湖北入口,实现确诊病例零目标。
(周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