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龙桥土家族乡位于奉节县南端渝鄂交界处,海拔1300米~1800米,距离奉节县城90千米。面积118.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679亩,林地面积1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60000个以上,土壤富硒。辖6个行政村(社区),4098户11854人,其中土家族3090人,占总人口的26%。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坑地缝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九天龙凤”景区的核心地带,素有“长寿之乡·土家村寨”之美誉。
【产业发展】 坚持“抓好传统产业、做亮生态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一人一亩高效田、一户一个标准园”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蔬菜、中药材、烟叶三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稳定发展蔬菜15000亩、烟叶5500亩、药材8000亩,建成九通村中药材加工厂,农业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阳坝村获评全国100个产业脱贫典型、九通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探索发展“云端经济”,建成集农特产品展示、销售为一体的“云龙阁”网络直播间,成功培育“猪小妹”“江芹子”等本土网红20名,开展网络直播销售50余场次,销售农特产品5.61万单,总销售额570余万元,各类农特产品供不应求。
【基础设施】 围绕“水、电、路、讯、房”基础设施提升,全面建设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加快打通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实施D级危房改造2户,老人住旧房修缮加固26户。开展建新拆旧工作,拆除旧房21户,全面解决群众房屋问题。新修青堡至恩施出省干道,扩宽“含板”路,油化桅杆坪至林口、林口经九场坝至龙门坝旅游环线。实施瑞丰通组工程,实施谭坪水库、场镇污水处理项目,实施电路和通信线路改造升级,新建三角坝变电站—龙桥专线1条。实施乡司法所、警务室等设施用房建设工程。完成标准化卫生院建设。完成金龙村、阳坝村便民服务中心新建、扩建。
【脱贫攻坚】 落实指挥、帮扶、责任、监督四大攻坚体系,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2个帮扶单位、6个驻村工作队,165名帮扶责任人下沉一线,倾力帮扶。实施教育扶贫,严控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和控辍保学,为4名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全覆盖完成教师家访。推进健康扶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缴纳全覆盖,贫困户医保报销占比达90%以上。开展农技随访,让农技人员把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开展农技随访培训80次,受训人数达4360人。全乡535户贫困户脱贫。
【特色小镇】 紧紧围绕“以旅带农、以农促旅”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一带六园一品牌”建设,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小镇。注重“点线面”结合,引导群众在桅杆坪至青树子20千米主干道沿线规模化连片种植蔬菜、中药材、烟叶三大经济作物,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带。建好阳坝食用菌产业园、瑞丰现代农业示范园、龙桥野生油竹采摘园、蜀鄂乡村旅游体验园、九通中药材精品园、金龙烟叶精品园六大园区,一村一重点,村村有亮点,全面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立足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用生态元素作支撑,以产品包装为体现,打造“龙桥河”公共品牌,开发“龙桥河”竹笋、腊肉、党参、天麻等优质农特产品20余种,推进产品分级销售,促进产业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举办全县“抓执行、出特色、聚民心”现场会。
【基层治理】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组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6个,入户排查人员9800余人次,检查车辆1000余辆,守住奉节“南大门”。开展“以案释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增强法治意识,形成百姓崇法循法行动自觉。以六项专项治理为抓手,加强基层自治规范性建设,发挥“村民自治”优势,做实农家乐协会、公路养护协会、管水协会、红白理事会、敬老孝亲会等村民自治协会,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民族团结】 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为契机,制定“文以旅传、旅以文兴”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土家文化“五个一”工程,收集整理民间食谱23种,推出“药膳宴”“土家八大碗”“竹笋宴”“菌子宴”等特色美食30余种,成功组建龙桥舞狮队、锣鼓队、唢呐队、连响队4支,储备农耕文化展示、摆手舞、竹枝舞等土家民俗特色节目15个,开发“龙桥河”竹笋、腊肉、党参、天麻等优质农特产品20余种。加大土家民俗特色节目彩排练习和挖掘保护力度,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和精彩程度,龙桥“高桌彩狮表演”“夔州锣鼓表演”和“农村传统风俗婚礼”民俗节目通过重庆市申遗项目。6月,创建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举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观摩会。
(龙桥土家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