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0年,云阳县地区生产总值4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7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80.37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216.49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2∶39∶46.8。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3.18亿元,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4亿元,增长5.1%,其中税收收入10.8亿元,增长4.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27.27亿元,增长18.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01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9.72亿元,增长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7亿元,增长11%;卫生健康支出13.88亿元,增长6.5%;节能环保支出3.64亿元,增长81.8%;城乡社区支出2.68亿元,下降8.2%。金融机构46家,其中银行10家,保险机构22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35.23亿元,增长8.9%,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421.1亿元,增长13.4%;人民币贷款余额286.13亿元,增长19.9%。
【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4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1.81亿元、林业5.21亿元、牧业42.3亿元、渔业2.4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4.73亿元;增加值65.72亿元,增长5.3%。粮食播种面积9.02万公顷,增长0.1%;总产量40.73万吨。蔬菜播种面积2.43万公顷,增长3.9%;产量54.39万吨,增长6%。水果种植面积1.94万公顷,增长4.5%;产量36.53万吨,增长8.1%。生猪出栏72.59万头、存栏61.03万头,山羊出栏58.27万只、存栏44.03万只,牛出栏5.05万头、存栏10.14万头。“天生云阳”和“云阳红橙”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65个,品牌农产品年销售额20亿元,柑橘、菊花等优质农产品实现出口。
【工业】 工业增加值87.66亿元,增长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家,总产值下降8.2%,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2.2%,利税总额下降19%,利润总额下降24%。实施“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三大产业集群发展,新引进项目123个,新开工项目104个,投产项目59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举办“云阳有为·未来已来—数字经济时代广告新材料创新应用云阳高峰论坛”“天生云阳·绿色建造—2020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峰论坛”等活动。
有各类市场主体8.12万户,增长9.6%,其中内资企业1.51万户,外资企业28户,个体工商户6.44万户,农村专业合作社1718户。新发展微型企业2676户,年末微型企业1.21万户,增长17.7%。
【建筑业】 建筑业增加值92.72亿元,增长4.7%。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85家,注册地总产值281.77亿元,增长15%。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03.86万平方米,下降18.1%,其中新开工面积28.2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9.97万平方米,增长54.3%;销售面积92.29万平方米,增长17.7%。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客运量1158.1万人次,下降19.9%。其中公路客运量1146万人次,下降19.4%;水路客运量12.1万人次,下降49.2%。交通运输货运量1834万吨,增长5.3%,其中公路货运量456万吨,增长18.3%;水路货运量1378万吨,增长1.6%。有营业性载客汽车889辆,其中长安车275辆、公交车118辆、出租车225辆;营业性载货汽车1321辆。运输船舶325艘,其中货运船舶239艘、普通客船14艘、机动渡船50艘、人力渡船9艘、清水河游览船13艘。公路通车里程933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0千米,二级公路41千米。公路桥梁4座,支流通航里程137千米,长江干线69.5千米。乡镇通畅率、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均达100%。邮电业务总量7.12亿元,增长3.6%。固定电话用户8.47万户,下降6.2%;移动电话用户98.25万户,增长14.1%。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98亿元,增长10.6%。项目完成投资(单个项目500万元以上)173.29亿元,增长10.2%;房地产开发投资49.69亿元,增长11.8%。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37.58亿元,增长30.7%;第二产业投资21.46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163.94亿元,增长5.1%。
【商品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01亿元,增长4%。商品销售额增长13%,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8.2%。限上批发和零售企业168家,其中批发企业45家,新增8家;零售企业123家,新增37家。限上住宿和餐饮业79家,其中住宿企业23家,新增5家;餐饮企业56家,新增18家。货物进出口总额2.69亿元,增长18%,其中出口1.88亿元,增长105%;进口8171.5万元,下降40.2%。彩云梯步行街、南滨路三国印巷主题街区、莲花池商圈建成投用。举办电商节、房车展、金秋消费季等节庆活动30余次。在全市率先启动领导干部直播助农活动,开展直播4100场次,带货7500万元。推进第二轮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实现网络零售额25亿元。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协议资金218.3亿元,增长45%,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77个,增长24.2%。到位资金125.5亿元,增长3.7%。在建项目106个,增长11.6%。
【旅游业】 接待游客1892.3万人次,下降25.2%。其中,境外游客630人次,过夜游客289.3万人次。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2个;等级文物保护单位44个,其中国保单位2个,市保单位9个,县保单位33个。举办“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第二季等文旅活动,推出“江上风清”系列文创产品30余种。成功创建清水市级旅游度假区,普安恐龙遗址获评国家级地质公园。文峰塔修缮工程获“2020年度重庆市文物保护优质工程”。“江上清风”系列文创产品在“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获奖。
【科技】 2020年,云阳县受理专利申请38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件。获得专利授权324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9家,获市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数3个,获市级科委项目数2个。
【教育】 有各类学校340所,其中普通中学41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小学18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10所。专任教师10049人,其中普通中学4157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381人、普通小学4540人、特殊教育40人、幼儿园931人。招收学生43789人,其中普通中学20747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1847人、普通小学9970人、特殊教育39人、幼儿园11186人。在校学生161165人,其中普通中学62745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5871人、普通小学63957人、特殊教育235人、幼儿园28357人。毕业学生46261人,其中普通中学20675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1967人、普通小学12387人、特殊教育学校48人、幼儿园11184人。高考参考10700人,上线10679人,其中本科上线5579人。重点大学录取1638人。
【文化】 有公共图书馆2个(不包括少儿图书馆分馆),藏书128.3万册。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42个,藏书28.1万册,增长14.2%。农家书屋478个,藏书159.6万册,增长1.7%。有线无线电视用户23.8万户,新增1664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应急广播村村响覆盖率69%。
【卫生】 有卫生机构700个,增加19个。其中医院19个,卫生院4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机构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个,诊所、卫生所195个,村卫生室415个。卫生机构人员(在岗职工)735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84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59人,注册护师(护士)257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5378张。双江人民医院建成二甲医院,“治未病”中心、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投入运行。全县确诊25例新冠肺炎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医护人员零感染。12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孝感,挽救生命145名,完成各项护理近1000人次,取得患者零死亡、队员零感染、治愈零回头、心理状态零障碍、普通患者零转重症“五个零”的好成绩。全县16人获评“重庆抗疫先进个人”,5个单位获评“重庆抗疫先进集体”。
【人民生活】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万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万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万元,增长8.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3万元,增长9.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万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万元,增长8.3%。
【社会保障】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46万人,增长8.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3.99万人,下降0.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97万人,增长4.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9.52万人,下降2.4%。工伤保险参保8.65万人,增长31.3%。生育保险参保4.71万人,增长5%。失业保险参保4.08万人,增长4.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239人,增长90.2%。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692户,发放低保金668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487户,发放低保金18405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620元/月和496元/月。年末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数8900张。
【脱贫攻坚】 全县145个贫困村,37121户13386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抽查,实现数据信息零差错、问题零反馈、认可度100%的“双零一百”目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扎实推进。后叶镇集中安置区入选全国200个美丽搬迁安置区,云阳入选全国易地扶贫搬迁100个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