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盘龙街道位于长江南岸,与云阳县城一桥相连,辖区面积93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18个行政村,有197个村(居)民小组,总户数21348户,户籍人口49011人,人口密度527人/平方千米。城区面积1.2平方千米,城区常住人口3.3万人,城镇化率52%。
【经济发展】 2020年,盘龙街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同比增长57.4%;全年实现本级财政收入1185万元,同比增长20.7%;新培育市场主体593个,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个,协议投资1.96亿元,新(续)建项目落地资金1.09亿元;新发展工业企业79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家,规上工业企业总量9家。规划发展农业产业园25个,重点打造革新阳菊、活龙柑橘等8个现代农业园,实施产业项目14个,完成柑橘、中药材水肥一体化133.33公顷,银杏烘干厂、无花果烘干厂建成投产,药用银杏、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扩大200公顷,脆李、柑橘等优质水果面积新增80公顷,村级主导产业累计超1666.67公顷。新引进农业企业13家,新成立专业合作社8家,新培育县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12个村(社区)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其中达到50万元1个、20万元2个。
【社会发展】 2020年,盘龙街道新增农村低保户103户202人,清退28户42人;新增城市低保1户1人,清退21户26人,全年发放低保金845万元。新增特困供养人员18名,发放供养金370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211人次,发放救助金70.5万元。受理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32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7%,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5%。受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255人,发放小额贷款2000余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0人。有序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完成短表登记68921人、长表登记5581人,盘龙街道成为唯一代表全县接受并顺利通过市级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的单位。
【城乡建设】 2020年,盘龙街道启动实施盘龙返乡创业园污水管网整治工程,争取老旧小区整治项目资金350余万元,完成城区道路油化、排污管网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在巴山路、永胜路等主干道安装监控摄像头20余个。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南桥头立交惊艳亮相,“三国印巷”成为网红地标。完成青春、石狮等村920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施盘丁路、柳阳路等4个公路改造项目,改建里程25.56千米;完成组级公路硬化13.1千米、通达公路2.4千米。城区空闲地块铲菜植绿1万平方米、养殖场粪污整治12家、整治无害化卫生厕所10个村920户。开展“我为祖国植10棵树”春秋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尽责人数2.4万余人,尽责率85%以上。
【乡村旅游】 2020年,盘龙街道召开休闲健康体验季推介会,发布“休闲盘龙”小程序,将盘龙综述、乡村田园、运动休闲、特产礼品、民宿美食集中向外推介展示,为43家农旅企业搭建起宣传推广平台。率先举办樱桃采摘节,拉开疫情过后全县乡村旅游序幕。牛丫头欧式风情摄影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国太极拳邀请赛暨健康论坛吸引14个省市代表队参加,世界太极拳网全球直播。三峡阳菊生态园开园并成功获评2A级景区,成为第一批“产业融合化、园区景区化、乡村旅游化”的代表。
盘龙滑翔伞基地(盘龙街道 供图)
盘龙柳桥社区—凰平民宿(盘龙街道 供图)
【精准脱贫】 2020年,盘龙街道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年脱贫4户13人,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C、D级危房改造26户,落实补助资金54.9万元;实施居家康复救助117人;落实教育资助2806人次,资助资金324.4万元。解决贫困对象公益性岗位172个。实施到户产业429户,补助资金34.75万元。落实扶贫小额贷款47户,贷款金额204.6万元。开展贫困户各类技能培训1500人次,提供就业服务3500余人次。动态管理275户低保兜底对象,实现特殊群体“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2020年,盘龙街道将辖区划分为226个网格,落实网格员344名进行全覆盖排查,累计排查10余万人次,完成公安机关下发核查重点人员1115人,锁定排查出武汉返云人员241人,湖北除武汉以外地区回云人员275人,落实隔离对象26名,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制定领导班子联系企业制度,12名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企业64家、重点项目10个,带动非“四上”企业394家、个体工商户2273家有序复工复产。
【党的建设】 2020年,盘龙街道筹措资金100余万元,改扩建腾龙、三龙、柳桥等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吸纳21名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3名。围绕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全面推行党组织星级评定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创建党建规范村(社区)12个、示范村(社区)3个。规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25个,开展理论宣讲进社区、进村组、进学校300余场。在中央、市、县各级主流媒体刊播正面宣传报道210条。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3次。接受县委巡察组开展政治巡察工作。
(朱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