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发票申领‘白名单’免检用票即时办结”案例】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2020年8月1日,海口市创新实施增值税发票申领“白名单”制度,率先为诚信经营、诚信纳税的优质企业提供最大尺度的用票自由——“免检用票、即时办结”,帮助入围“白名单”企业尽快回笼资金,加速资金运转。2020年12月12日,入选海南自贸港制度创新案例(第十批)并发布。
案例主要做法 创新增值税发票申领“白名单”免检制度。海口市积极探索发票申领分类分级管理:对税收风险较低企业,按需供应;对税收风险中等企业,正常供应,实施一般监管手段;对风险较高企业,严格控制发票领用数量和最高开票限额,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其中,为升级对税收风险较低企业按需供应发票管理模式,依托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系统、海南省电子税务局、海口市发票风险监控系统等信息平台,创新推出发票申领“白名单”免检制度。赋予入围优质企业最大限度“用票自由”。税务部门点对点通知并辅导入围“白名单”企业,向其明确入围“白名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入围企业财务人员只需在线自主申请调整发票数量或最高开票限额,税务机关即在线“免检用票、即时办结”。同时,入围企业申请的发票可直接免费邮寄到户,为企业附赠快捷安全的“非接触式”办税服务。自8月1日制度上线至11月9日,“白名单”企业共办理增值税专用发票发售1万余户次,发票份数83.74万份。执行“白名单”企业出入“动态管理”。海口市税务局对全市企业用票情况采取自动定期扫描、动态进出管理、即时维护调整的管理模式。8月1日至11月9日,共有1491户企业被剔除出“白名单”,1659户企业被新纳入“白名单”。把好“三道关”,严控企业用票风险。市税务局把好用票风险,实施“三道关”防控举措:“第一道关”即设定“白名单风险体检”程序。该程序是由税务部门采集汇总企业开票和基本涉税信息、政府采购网公布的全省政府采购供应商信息、公安备案安装实名采集认证系统的旅馆企业信息等多部门数据后,整合成含39项大项指标和61项细项指标的“白名单”出/入库风险体检程序,涵盖纳税信用等级、风险纳税人、增值税税负率等内容。企业想要入围,须先通过“白名单风险体检”程序。“第二道关”即强化对企业用票实时监管。通过“开具专票未申报”“一人注册多家公司”等十几项风险指标,对纳税人用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形成发票风险监管一体化管理,预防发票虚开风险;同时,办税服务大厅前台对入围企业申请的300份以上数量或100万元以上限额的高风险用票需求,立即发起调查巡查,形成工作清单,由主管税务机关实地查验、全程跟进。“第三道关”即做好风险异常情形分类管理。对因偶然过错或个别业务引发发票风险的“白名单”企业,除移除名单外,及时进行一对一政策辅导,避免企业再次出现此类涉税风险;对因故意利用“白名单”开票便利牟取非法利益的企业,及时启动风险防控程序,将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列为异常扣税凭证,不允许下游企业进行进项税额抵扣,情形严重的,移交稽查立案处理。
案例实践效果 压缩企业办税时间和成本。入围“白名单”企业可全程网上办理发票申领事项,当日申请、即时办结。同时,入围企业在调增专用发票限额后,能减少90%以上的开票工作量。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市税务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防控对正常经营纳税人的影响,最大限度压缩发票申请和发票开具环节的时限,最大可能帮助企业缩短资金周转时间以盘活运营资金。11月9日数据显示,海口入围“白名单”企业共14139户,惠及全部正常用票一般纳税人的72.27%,而该类纳税人的税收收入占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税收总量的71.71%,对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影响较大。实现发票管理“放管结合”。发票申领“白名单”免检制度标志着海口市的发票管理由“严管”向“放管结合”方式转变,对发票的事前审核逐步转换为事后监管,逐步完成税务系统发票管控机制的换代升级,从传统的“以票控税”向“以数控税”方向转变,针对新兴的经济业态和经济活动,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探索出一条既可让优质企业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特有的发票便利,又可以将发票使用风险控制在安全壁垒以内,为将来更多企业进入海南投资兴业提前做好准备。营造诚信经营和主动纳税的社会氛围。“白名单”免检制度为信用高、风险低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发票领用服务的同时,也在全社会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和示范作用。让“越自律越自由”观念在纳税人和缴费人的心底扎根,增强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动力,为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信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市委深改办 谢慧亮)